近年來,柳州螺螄粉受到大眾熱捧,成為年創造百億的“網紅”美食。乘著螺螄粉產業發展的“快車”,柳城縣馬山鎮馬山村托寸屯的村民“各顯神通”,將托寸米粉賣向了全國市場,創造了年銷量數千噸的記錄。僅僅是賣米粉一項,營業額就超過千萬元。
米粉在馬山鎮托寸屯有著悠久的歷史。早在1981年,當地的群眾就通過制作米粉,來改善生活條件。今年已經76歲的老人韋榮光就是村里最早做米粉的村民之一。
韋榮光
韋榮光回憶說,當時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米粉。做好的榨粉、干切粉,全靠人力,用肩膀挑到集市上銷售。由于采用傳統的制作方式,當時制作的米粉產量并不高。
因為工藝復雜,且受天氣限制,到2002年,村里制作米粉的工廠只剩下9家。就是在這一年,托寸屯22歲的村民韋丹軍從父母手中接過了米粉加工廠的“接力棒”。韋丹軍說,自己的心里很清楚,如果還是“靠天吃飯”,米粉只供應給柳城當地的粉店,可能村里的米粉產業很快就要“全軍覆沒”。
不甘于被市場淘汰的韋丹軍一邊積極打開銷路,一邊謀劃著工廠改造,提高米粉的產量和質量。2015年,韋丹軍將小作坊升級為標準化廠房,不僅辦理了米粉生產許可證,注冊了“丹軍米粉”商標,還投入40萬元采購了半自動生產米粉機器、建設了烘干房。
韋丹軍成為了村里第一個建設標準化廠房的村民。有了設備的“加持”,韋丹軍米粉加工廠生產的米粉質量有了保障。產量也從最初的每天百斤增加至每天可全負荷生產萬斤。
現在,韋丹軍的米粉除了供應給柳城近10家粉店外,還賣向了上海、廣東、河南等一線城市,合作時間長的有10年的時間。據韋丹軍估算,米粉年銷量約為1000噸,產值超過400萬元。
同樣在村里生產、銷售米粉,94年出生的小伙子韋洪志走的是電商之路。韋洪志說,畢業后,他就在家里的米粉加工廠幫忙。以前加工廠生產的米粉,要一家一家粉店的開車送貨上門,幾百斤米粉送下來,不僅要花費幾個小時。每天搬扛米粉,也是不小的體力活。年輕的他,為了“偷懶”,想到了借力互聯網。
“做電商面對的人群不一樣,不局限于我們本地,之前做實體店配送,耗費的時間太大了,所以現在愿意做電商。”韋洪志說。經過系統學習后,2019年,韋洪志在淘寶網、拼多多注冊了名為“紅葉零食食品”的網店,主要銷售的就是家里生產的新鮮米粉。韋洪志的父母則根據訂單的量,按需生產新鮮米粉、打包發貨。
韋洪志的母親韋華清表示,做米粉做了幾十年,從來沒想到,原來用電腦或者手機操作一下,就能出賣米粉。經過近3年的運營,韋洪志家生產的米粉全部在網上進行銷售。生意火爆的時候,一天能銷售超過1萬斤米粉,平均年產值超過600萬元。
韋洪志說,互聯網的優勢在年輕一代的群體中逐漸凸顯,他還想直播帶貨。“我們下一步打算往短視頻方向做,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做短視頻也會有很多流量,所以現在有這個想法,也會盡快去實施。”